歷史大事
1966
|
聖言會委派甘百德神父到香港準備成立聖言中學。 |
1970
|
聖言中學正式成立並收取共 370 位中一及中二學生,在藍田安田街11號上課。 |
1971
|
校舍正式啟用,並將部份房間借予藍田聖保祿中學使用。 |
1972
|
觀塘瑪利諾中學借用部份房間,為期一年。 |
1974
|
第一屆 4 班共 135 位中五同學畢業。 |
1975
|
成立學生會及招收第一屆中六理科生。 |
1976
|
開始在中六招收女生及招收第一屆中六文科生。 |
1977
|
第一屆 24位中七理科同學畢業。 |
1978
|
第一屆中七文科同學畢業。 |
1980
|
成立舊生會。首任會長為鄭炎潘先生。 |
1985
|
校長甘百德神父停職一年到外國深造。敖禮敬神父任代校長。 |
1990
|
衛奕信港督夫人訪校。 |
1993
|
甘百德神父榮休。羅禮善神父接任校監,黃慧賢女士接任校長。 因為引用新的中六收生辦法,不能收取女生入讀中六。 |
1995
|
胡振中主教到校主持創校二十五週年感恩祭。 |
1997
|
學校得教育署批准繼續用英語授課。 |
1998
|
在中四開設多一班理科班 (三理二文),並推行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課程改革。 |
1999
|
成立家長教師會。第一屆主席為陳策樑先生。 |
2000
|
教育局首次公佈增值指標,本校為正增值中學。 |
2001
|
黃慧賢校長離任,移民澳洲。郭弼副校長繼任為新一任校長。 第一次舉辦中一資訊日向中一學位申請人介紹本校。 |
2002
|
校監羅禮善神父離任,林永基神父接任本校校監。 開辦中四理科挑戰班。 首次印製學校簡介派給家長及中一學位申請人。 推行正式的教職員評核制度。 |
2003
|
首次舉辦開學及學期中頒獎禮。 聖言會創立人楊生神父及聖言會第一位傳教士福若瑟神父封聖大典。 陳日君主教、湯漢輔理主教及陳志明副主教蒞臨本校主持封聖典禮。 中六開設多一班理科班 (二理一文)。 中五會考最佳六科得最高的 9 級增值。 本校學生張仕代表香港首度參加國際物理奥林匹克比賽獲得銅獎。 |
2004
|
首次進行學生及持份者問卷調查,結果良好。 徐樂文同學獲得國際物理奥林匹克比賽金獎。 |
2005
|
五年前教育局將中一學生由五組變成三組。該屆學生本年度畢業時成績保持平穩。 |
2006
|
第一次接受由教育局主導的全面外評,結果良好。 |
2007
|
教育局因應學生人數下降,規限中一收生每班人數不可超過 40 人。 本校首次舉辦菲律賓遊學。 |
2008
|
本校成功申請位於新清水灣道,但仍屬觀塘校網的新校舍。 |
2009
|
新高中學制在中四開始施行。除中英數通四科主修科外,中四生需選修三科。 成立聖言中學教育基金會。 中六馬向辰同學嬴得在克羅地亞舉辦的國際物理奥林匹克比賽金獎。 最後一屆中學會考中五生畢業。 |
2010
|
因新舊高中學制並行,推行一年雙主席制以提高學生接受領導材訓練的機會。 教育局推行教學語言微調計劃。本校維持兩文三語的政策,主要以英語授課。 於七月舉辦盤菜宴紀念舊校舍,廷開 128 席。全日共 1500 人參加。 |
2011
|
本校遷往位於新清水灣道 38 號的新校舍,成為香港首間環保示範學校。 本校維持每級五班的架構,不受減班政策的影響。 因新舊高中學制並行,需多開兩班至 33 班。 最後一屆舊制中七學生及新制中六畢業。 我校首度嬴得以英語進行的模擬法庭比賽及最佳律師獎。 中六陳俊豪同學在第一屆文憑試中取得全港最佳成績,共得八科 5** 及音樂科4級。 陳同學亦因此得到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獎學金。 |
2012
|
本校得到 2012 年香港環保卓越計劃中學界別金獎。 我校首度嬴得香港地理奧林匹克比賽的團體和個人冠軍。 在由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專員公署主辦的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本校嬴得冠軍及最佳發言人獎。 |
2013
|
校監林永基神父離任,張明德神父接任本校校監。 本校榮獲 2013 年全球最綠學校獎。獎項由美國綠色建築議會的綠色學校中心頒發。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及美國麻薩諸塞州能源及環境局局長李察蘇利文先生先後到訪。 學生會首次舉辦中六畢業生區內長跑活動。 中六譚博文同學獲得南華早報頒發的年度學生大獎殊榮。 |
2014
|
郭弼校長退休,黃志強副校長繼任為新一任校長。 |